Top

美麗

伯寧

謝兄

靜宜

瀛全

世俊

柏君

詩媛

所有心得 


《謝兄 2015 冬》

以前就很喜歡看太極拳相關的書,太極動力學,太極導引,但都有看沒懂。直到現在每天練拳,才慢慢了解書中所提的一些事情。很期待熊師祖的「太極釋義」,一定能夠有更深入的領悟。

2016 冬
打拳時首先要心靜下來,才能鬆,慢,勻。可是我的膝蓋一直不是很夠力,拳慢慢地打著打著,膝蓋開始不舒服,心跟著浮燥起來,這時才知道腰腿力的重要。所以我利用上下班的時間,每天走五仟步(大約50分鐘)以上來鍛練。
啊!膝蓋啊!膝蓋!
啊!歲月啊!歲月!
另外一個是我在十月一日的觀摩會上報告的,沒學好放鬆的矯正方法,最近幾堂推手課的學習,我覺得是最棒的方法。

Go Top


# 謝昌煥心得報告 2017/03/06:

過年前膝蓋痛,醫生診斷是筋膜炎,建議打拳時要帶著護膝打,但是帶護膝打起拳來,卡卡的,感覺不對。

分析起來,我打拳時雙腳常常是定住不動,造成了上半身轉換時,膝蓋扭動和腳尖沒有在一條線上。虛腳和實腳轉換重心沒有跟著移轉,造成膝蓋上過度負重,而受傷。

所以提醒自己應該隨時注意腳尖內扣的問題,和虛實分明的要求。

Go Top


《靜宜 2016/12/12》

算一算,學太極拳已經有二年的時間了。
兩年不算短的時間內,從第一年玩票似的到大矽谷表演,到最近的正式比賽,雖然有進步,但進步有限,尤其在比賽之後才覺得太極拳真是不簡單!

有人說,學太極拳愈久就會愈覺得難。難在那裡呢?
我想每一階段都會有其困難與關鍵之處。
對現在的我來說,柔與勁,是無法同時掌握的。

以這次比賽來說,賽前一直練習正確的「抓」的手勢,希望比賽時能表現出「一點勁道,不能太柔,結果不只忘招,而且因為一直太在意不能沒有勁道這些事,反而無法放鬆。

先前有讀到一本書「太極拳動力科學」提到練太極拳可想像在空氣中游泳,把周邊環境中的空氣當成海水,假想手指揮動之處盡是海水,即使輕舞著小手,當即感受到氣的存在…我開始想像游泳中的抓水動作用於太極拳拳架中。也許因為先前學過一點氣功的關係,好幾次緩緩打拳時,想像「空氣中游泳」,的確可以感受一些氣感!

我想「心靜」是最重要的放鬆要素,氣沉,落肩……和空氣中游泳的概念種種,其實都是幫助心靜下來的一種方法。我期待自己每週勤練太極拳,將來能有更多的領悟。

Go Top


《許静宜 心得 3/5/2017》
第一點
自己練習時嚐試動作做大一些,就是腳步跨大些,手的動作也誇大一些,縮短一步接一步中間的暫停時間,結果(自已感覺)整體流暢度比以前好,像在劃圓的感覺。覺得動作大點,比以前放開,比較不會憋憋的。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結果是對還是不對?

第二點
年初開始學第3段之後,從第一段打到學到的第三段,突然發覺以前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都變簡單了!好像打到第三段才有比較痛快淋漓的感覺(大言不慚,雖然還沒學完!)。

第三點
雖然第一,第二段覺得簡單了,但摟膝抝步覺得越打越怪,好像和剛開始學的已經變形了。下次再跟老師,助教好好請教一下。

Go Top


《瀛全 2015 冬》

別的老師(第六支會林會長)說:「黃老師教的拳很深、不好練。」是真的,大家繼續加油!

《瀛全 練拳心得分享 2016/12/21》

感謝黃國治老師、小淑貞師姊及一同練拳的同門師兄姊弟們。

週六早於安居練拳後就與張師兄討論練馬步與弓箭步轉換練習的膝蓋肌肉會痠痛問題,他分享說,那是因為我們錯誤的用力在膝蓋的肌肉,練法上面應把身體的力道往下沉,並想像兩腳站立是延伸到地底的用力方式。

通常練馬步、弓步轉換,我練的是持久度、但笨力出久也會想練拳(通常指的是手的部分)要鬆,也許甩手久些、動作慢些、加上師兄姐與老師的提醒,方向上應該會慢慢正確。這腿、腳、膝蓋能鬆嗎?加油中!!!


《瀛全 練拳心得分享 2017/03》

感謝黃國治老師、小淑貞師姊及一同練拳的同門師兄姊弟們。

因為勤練計劃的關係,練拳好像已經慢慢變成一種習慣,不過呆呆的練、但久了難免覺得無聊。就想都騰出時間來練習了,心情應該要愉快吧,也算是把握這與自己相處的時光吧! 這樣的想法”每次練習心情和身體有沒有放鬆?”練拳感覺好像身體多了個”有鬆”、”沒鬆”的身體記憶,可以給自己前後比較用,個人覺得對於排除無趣還蠻好用的。

感謝週六早於安居練拳時許多熱心的同門師兄姐叮嚀,自己練拳固然重要,練偏了同門之間很快地就可以提醒糾正,是可以省去很多冤枉路的,覺得這樣真的學到的才是自己的。


《瀛全 練拳心得分享 2017/05/27》
《之後》
練刀是件辛苦的事,剛開始怎麼拿都會手掌痠,原本馬步弓箭步就不一定正確,拿刀後身體更歪了。整體來說,没啥太極拳的感覺。後來才知道手的大姆指要扣緊刀柄,掌上的刀少了不正常的運動方向,手掌比較不痠且能適應刀重。後來變成背痠、甚至嚴重到會有落枕的感覺,一度灰心不想練了。後來老師看了我姿勢,是左砍的時候,手臂拉太後面,後背筋容易拉傷。之後就是身面歪斜,坦白說手上的刀,要它跟身體平衡,在左砍、左刮時自然身面就歪了。後來,老師說左砍、左刮的動作過程中後腿都要坐,就是馬步弓箭步不夠札實。後來…(待續)

註:本篇寫於道生盃比賽之後,榮獲個人賽套路第二名,太極刀第三名。

Go Top


《美麗 2015 冬》

剛開始在睡覺前練拳,結果精神很好而睡不著,於是改變坐息,早睡早起,早晨6點多練,練完身體微微出汗,可精神好清爽。

一件事情只要堅持就會成為習慣,現在每天時間一到會自然醒,這是練拳的一項收獲吧。

自己一個人練,不知道對不對,盡量想像老師的神韻,盡量放慢速度,上課時再修正。

還沒練拳時,認為太極拳是武俠片或小說裡的情節,離我太搖遠了,現在自己也能比畫一下,我先生笑說:還滿有個樣的。不管怎樣,對我來說收獲很多,我會繼續練下去。

Go Top


《美麗 練拳心得分享 2017 元月》

就從11/20參加比賽開始說起吧。

這是我第一次參賽,我來學太極拳是為了讓身體健康,參賽並不是我的本意,與練拳的初衷不符,要不要參加掙扎了很久。

抱著去看看比賽盛況吧,最後還是報名了。

老師為了這次比賽用了很多心思,一次又一次的修正我們的姿勢、速度…..,我都是最快打完的,老師說放慢速度,心想第一段没幾招一下就打完,卻要打上3、4分鐘,為了這問題我思考了很久,找不到頭緒,怎麼慢(辦)呢?

想到很久以前第一次到寺廟打坐,不知道「坐」什麼?腦袋空空的,後來請教襌宗師父,師父說:就「回到本來面目」。這是否也能用在練拳上呢?再看老師打拳時的「慢」是有東西的,有了這層體會,才能切入,抓到「慢」的意義。

另一個要克服的問題,想到比賽就緊張起來,如何克服緊張?想到在那麼多人,還有嚴肅裁判面前打拳,跟各路人馬比賽,壓力就上來,擔心打不好被笑,擔心到睡不著覺,一度真想放棄參加,没事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如何克服這緊張呢?

不要「住心」、「轉念」,對,轉個念,就當作是換另外場地練拳就好了!這麼想就不那麼緊張了,没錯,只是換別的場地練習打拳而已!

如果能克服緊張,把平時練習的程度發揮出來,一定可以表現的更好。

可惜體會太慢,練習太少。

平常我會利用上班中間休息時,到洗手間没人時練第一段,打個兩分鐘(太快了!),一方面舒展筋骨,一方面提振精神。

有新的體會之後才更加喜歡太極拳了。

Go Top


《梅竹山莊美麗的心得分享 2017/03》

總覺得跟不上,上完課第二天就忘了,感覺很氣餒,懷疑自己好像没天份,真想打退堂鼓。

有一天在網路上找到黃老師111 式完整的錄影,利用過年期間天天打閧電腦跟著老師練習,總算把第二段練成了,已經可以從第一段接到第二段,再加上最近助教來代課,幫助也很大,很感謝助教辛苦大老遠的跑來倍大家練習,讓我更有信心,第三段也好像跟的上來了。

只是一個人瞎練,不知道練的對不對,或許姿勢不正確。
雖然打的不好,不過打完之後精神很好,所以我想我會練下去的。

《梅竹山莊美麗的心得分享 2017/06》

最近我的重點在放鬆,因為整天工作下來肩膀僵硬,想到助教說的放鬆,練拳時,一直提醒自己注意放鬆,發現要鬆就要慢,慢而不鬆垮,勁而勻,這樣打沒幾下反而容易流汗,練完之後很舒暢。

Go Top


《伯寧 2015 冬》

心得1. 感謝黃老師上課時耐心說明與示範各式的用法—很喜歡看老師打拳的樣子,節奏不急不緩,身勢不偏不倚。對於太極拳的用法的體會與節奏的掌控,我還需要多揣摩。

心得2. 感謝助教時常熱心的在一旁幫我們提問,助教的手機即時錄影與分享,對學拳複習真的很有幫助。

Go Top


《世俊 2015 冬》

雖然我們夫妻倆練了兩三年的氣功,自覺有些底子,但上次在大矽谷看了各位師兄姐的示範後,便興起了改投明師的念頭。

自加入開始練功後,發覺自己腿力有待加強,所幸每週至少五次的練功,有明顯的感受到進步'從以前的氣功轉而進入武術的境界,才發現兩者差異頗大,太極拳的深度值得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鑽研,很高興能跟同道們一起努力。

《世俊 練拳心得分享 2017 元月》

之前也學過兩次37式太極拳,不過平常沒認真練習,只在每週上課時才打拳,所以進展很緩慢,自己也沒啥感覺。自從去年經過同學推薦,和柏君一起加入由黃老師指導的梅竹太極拳班,上課時,老師不厭其煩地帶著我們反覆練習,並說明招式的用途,平常有老婆一起督促練習,竟然在一年內就練熟了前兩段拳法。雖說要調整的地方還很多,不過相信持續勤練下去,應更能體會鬆透的感覺。

Go Top


《柏君 2017 元月》

第一次知道太極拳是在念國中時,患有嚴重胃潰瘍的父親,因為改變生活作息勤練太極拳後,盡然不靠藥物而完全痊癒。不過相對於其他運動,我對於太極拳的印象始終停留在“一顆大西瓜切成兩半”的老人運動,直到自己開始學習才開始改觀。

在練太極拳前也曾經學習過氣功,當時就知道要練好氣功放鬆非常重要,但跟黃老師學習太極拳後,才發現更困難的是力量盡然可以藏在放鬆裡。每次看到黃老師鬆柔的動作中步步暗藏巧勁,才發現原來太極拳不是隨便比劃的花拳繡腿,也不是調整氣息的氣功,而是步步有招的精妙武術。

年過半百才開始學習武術真的有點辛苦,腿沒勁馬步蹲不低、腰沒力動作做不慢,原本只是為了健身才來學太極拳,為啥搞得那麼辛苦,每次練完都大汗淋漓腰痠腿痛?

但也正是因為辛苦,才能帶來改變,最明顯的轉變是以前覺得很困難的瑜珈動作,居然變得比較輕鬆。以前每天早上起床手指關節都有腫脹的問題,偶而還會伴隨著輕微的疼痛,一直很擔心有沒有可能患了類風溼性關節炎,在練習太極拳半年後這個狀況突然消失了。

感謝黃老師耐心教導、助教辛勤叮嚀以及眾師兄姐的分享鼓勵,希望自己能更努力追上大家的腳步。

Go Top


《詩媛 2015 冬》

雖然老師都有示範每個招式的用法,但輪到我們兩兩對練時,一開始總會搞不清楚步伐的方向。在後退或是側身閃躲敵人攻擊時,往往都逃得太遠,而沒辦法反擊。不曉得是不是重心不夠穩,遇到比自己強壯的人,很難拉倒對方。

《梅竹詩媛的勤練心得 2017/03》

開始練第三段後,開始出現膝蓋不舒服的問題。
主要是在做蹲的動作時,重心前傾,壓在膝蓋上面。
現在有試著把重心往後調整,但前腳掌的抓地力就變得不夠了。

還在試著找出最佳的重心位置。
一直覺得自己的馬步轉弓箭步怪怪的,似乎沒有往後坐,馬步蹲得很高。
但如果蹲低一點,雙腳向地板施力,在做動態馬步時,膝蓋就不舒服。

不知道是握拳方式不對,還是揮拳角度不對。
打擊的受力點常常是在無名指跟小指上,容易造成這個位置受傷。

《梅竹詩媛的勤練心得 2017/06》

第三段有很多往上往外翻掌的動作還不熟練,常覺得肩膀卡住,應該是手肘抬太高的關係。
例如:玉女穿梭、轉身擺蓮。
轉腰最近做得很僵硬,力量卡在身上,沒有隨著腰轉出掌的動作出去。
例如:倒攆猴、高探馬
身體難放鬆,目前試著調節呼吸的頻率,看能不能改善問題。

Go Top